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BLOG記事用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查看: 14004|回復: 0

[教學] 體操術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9-24 21:04: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資料來自http://www.hudong.com/wiki/%E4%BD%93%E6%93%8D%E6%9C%AF%E8%AF%AD

體操術語體操術語是指確切地說明體操動作或概念的專門用語。動作術語(名稱)應是用精煉而準確的語言表達出動作的主要特點,如動作的做法、方向和形式的一種名稱概念,而不是對體操動作過程的全部“描繪”,因此必須要求正確、簡練、易懂。體操術語是隨著體操運動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逐步完善的。實際證明,正確地運用體操術語,對提高教學訓練效果;開展體操競賽活動;普及與提高體操技術;總結交流體操經驗;促進體操科學研究以及發展體操理論都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目錄
1 人體器械術語
2 握法術語
3 方向關係術語
4 徒手體操術語
5 自由體操術語
1 人體器械術語
2 握法術語
3 方向關係術語
4 徒手體操術語
5 自由體操術語
6 器械體操術語
7 競技體操術語
8 鞍馬技術術語
9 參考資料





體操術語- 人體器械術語
縱軸人體基本的運動軸之一。指通過身體重心上下的連線。人體圍繞縱軸可進行各種轉體運動。如:轉體90°、180°、360°等等。由於體操技術飛速發展,已有不少運動員完成直體後空翻轉體1080°、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和720°的“旋”動作。橫軸人體基本的運動軸之一。指通過身體重心左右的連線。與縱軸形成垂直關係。通過兩肩的連線與橫軸平行的軸叫肩軸。在實際使用時往往以肩軸代替橫軸。人通過橫軸可做各種前後


吊環十字支撐
滾翻和前後空翻。如:前滾翻、屈體後滾翻、直體前空翻等等。由於體操技術的迅猛發展,在體操運動中已出現了團身後空翻3週。前後軸人體基本的運動軸之一。指通過身體重心前後的連線。與縱軸、橫軸形成垂關係。人體通過前後軸可做向左(右)側手翻和側空翻等。由於體操技術迅猛發展,已出現了屈體側空翻2週動作和側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的動作。
  
器械軸。如:單槓軸是指沿槓的直線;吊環軸是指通過兩個握點假設的連線;跳馬是指沿馬身的直線。器械體操裡確定器械軸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術語,是根據人體運動軸與器械軸的關係而確定的。如:正撐是人的運動軸——橫軸與器械軸平行;側撐是肩軸與器械軸成垂直。前、後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前是指胸向器械的姿勢。後是指背向器械的姿勢。前、后杠(環)不是固定的,是依照人與器械的位置而確定的。如:人在鞍馬兩環中側撐時,前邊環稱為前環,後邊環稱為後環。在運動轉體180°時原來前環變為後環,原來後環變為前環。當側撐位置改變為馬頭側撐時,前、後環變為近環與遠環之間的關係。左、右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人體的肩側對器械的姿勢。人在器械上運動時左右不是固定的,是依照人與器械的位置而確定的。如:人在雙槓中間“中側立”時,左側為左槓,右側為右槓。如果運動時轉體1 80°時,原來左槓就變成為右槓,原來右槓變為左槓。鞍馬、高低杠也如此。當“中側立”變為“外側立”時,左、右槓變為近槓和遠槓的關係。內、外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雙槓和高低杠項目中固有的術語。指人與器械(雙槓、高低杠)之間的里外關係。如:人在兩槓中間,叫“槓內”;在兩槓外面叫“槓外”。內外是固定的,人如何改變位置也不
  



  

雙槓後空翻
會原來“槓內”變為“槓外”。遠、近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身體與器械的相對距離。但不是固定的而是人在器械上做動作時,遠、近發生變化。如:在雙槓上成前正立時,靠近身體的一槓為近槓;遠離的一槓為遠槓。在鞍馬上馬頭側撐時靠近身體的環為近環;遠離的一環為遠環。如果運動員改變位置站在另一側時,原來近槓(環)變為遠槓(環),原來遠槓(環)變為近槓(環)。
  
正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人體肩軸與器械軸平行的姿勢。如:前正立;後正立;左(右)正立;內正立等。在運用體操術語時規定,最常遇到的術語可省略。因此在單槓、鞍馬、吊環、平衡木、高低杠上可省略“正”、“ 正撐 ”、“ 正握 ”等術語。如:吊環十字支撐,實際上應該正“十”字支撐,這裡省略“正”字;單槓懸垂,實際上應該“正握”懸垂,這裡省略“正握”兩個字等等。但在上述項目中必須指出“後撐”、“反握”、“側撐等術語。側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人體肩軸與器械軸垂直的姿勢。如:前側立(前字可省略);後側立;左(右)側立;內側立等。在體操術語學裡規定,最常用的術語可省略。因此在雙槓上可省略“側”、“側撐”等術語。如:雙槓側撐手倒立應記寫成“手倒立”;雙槓上“側撐”術語統稱為“支撐”等。但在雙槓上“正手倒立”必須寫“正”字。縱器械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器械軸與助跑方向平行。如:縱跳馬、縱跳箱、縱山羊等。縱跳馬是男子競技體操六項之一,其高度為0.35米。橫器械身體部位對器械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器械軸與助跑方向成垂直。如:橫跳馬、橫跳箱、橫山羊等。橫跳馬是女子競技體操四項之一,其高度為1.20米。
  

  

  
體操術語- 握法術語

體操術語
正握握器械的基本方法之一。兩手大拇指相對握器械,距離同肩寬。在雙槓和鞍馬上支撐時,兩手大拇指向外握。根據需要可做正寬握,距離寬於肩部;也可做正窄握,距離小於肩寬,或兩手彼此相接觸。反握握器械的基本方法之一。兩臂旋外,兩手大拇指向外握器械,距離同肩寬。在鞍馬上的反握,是成側撐部位時使用。根據需要可做反寬握,距離寬於肩部;反窄握,距離小於肩寬,或兩手彼此相接觸。翻握握 ​​器械的基本方法之一。也叫扭臂握,兩臂旋內,兩手大拇指翻向外握器械。在鞍馬上成正撐和在雙槓上成側撐時,手掌翻轉向外兩手大拇指向後。此種握法一般來說較難。水平較高的運動員常用此種握法完成高難度動作。翻握對肩部的靈活性提出很高的要求。扭臂握(參見“ 翻握 ”)。交叉握正握或反握的變化握法之一。兩臂交叉握器械。交叉握時必須指明哪一臂在上。如:右臂在上正交叉握。交叉握也可以做成反正握,記寫時也要指明哪一臂是反握。如,左手在下反握的交叉握,此時正握可省略。正反握正握和反握的變化握法。一手正握另一手反握器械。為了記寫方便,可簡略寫。如左手反握的正反握懸垂。這就是左手反握,右手正握的正反握。記寫時必須明確指出哪個手是反握。反翻握反握和翻握的變化握法。握器械時一手反握,另一手翻握。記寫時指明哪個手是反握。如,左手反握的反翻握懸垂。
  

  

  

  


  



體操術語
換握競技體操常用的握法術語之一。指鬆手後緊接著再握器械的方法。可以換一手,也可以換兩手,依次或是同時換握。在體操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換握或再握的動作越來越多。全握握器械的基本方法之一。指兩手五指在一邊握槓。通常在高低杠上使用。深握握器械方法之一。通常在吊環上使用,此時器械工作面靠近手掌的根部腕關節處。從內握握器械方法之一。在雙槓上做側懸垂時用。兩手從兩槓的內側握槓,手背相對。此種握法一般在做上法時採用。進入70年代後優秀運動員做由手倒立大擺落下懸垂前擺上或大回環時被廣泛採用。從外握握器械方法之一。是在雙槓上做側懸垂時用。兩手從兩槓的外側握槓,手掌相對。此種握法一般在做上法時採用。
  



  

  
體操術語- 方向關係術語
同側體操動作方向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動作開始的方向與做動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同。如:鞍馬由支撐開始右腿同側全旋。異側體操動作方向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動作開始時的方向與做動作的上肢或下肢方向相反。如:鞍馬由支撐開始左腿異側全旋。
  

  


體操術語 鞍馬
同時體操動作相互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四肢動作在同一時間內完成,或把兩個單獨動作必須做成一個完整動作時,用“同時”來表示。如兩臂前舉的同時跳起分腿站立;左臂側舉同時右臂前舉;在雙槓上,由支撐後擺同時轉體90°成一槓上正手倒立等等。依次動作相互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在單個動作中,四肢動作有先後時用它來表示。如:兩手依次換握單槓;兩臂依次前舉;在鞍馬上兩腿依次擺越成後撐。  接體操動作相互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兩個單獨動作之間要求連續完成時用“ 接 ”來表示。在連接動作和成套動作中常採用。如:後手翻接直體後空翻。成體操動作相互關係的基本術語之一。動作做完後的結束姿勢,用“成”來表示。如:單槓騎上成騎撐;雙槓支撐後擺成手倒立。
  



  
體操術語- 徒手體操術語
屈 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關節角度的縮小。有前、後、側屈等等。如:體前屈、體後屈、體側屈、屈臂、屈腿等等。伸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關節角度的擴展。如:伸臂、伸腿、伸展等等。
  

  

體操術語高低杠
舉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臂和腿由低部位向高部位的舉起。但活動範圍不超過180°,停止在某一部位的姿勢。常用的舉有基本方向與中間方向的舉。
  基本方向的舉:
  1.兩臂前舉:兩臂伸直經前舉起,與肩同高,兩手同肩寬,彼此平行,掌心相對。
  2.兩臂側舉:兩臂伸直向兩側舉起,與肩同高,掌心向下。
  3.兩臂上舉:兩臂伸直經前向上舉起,兩手同肩寬,彼此平行,掌心相對。
  4.兩臂後舉:兩臂伸直向後舉起至極限,兩手同肩寬,彼此平行,掌心相對。
  中間方向的舉:指兩個基本方向的中間部位的舉。
  1.兩臂側上舉:兩臂伸直經前至側上方舉起,位於上舉與側舉之間45°,掌心相對。
  2.兩臂前上舉:兩臂伸直經前至前上方舉起,位於上舉與前舉之間45°,兩手同肩寬,掌心相對。
  3.兩臂前下舉:兩臂伸直經前至前下方舉起,位於前舉與兩臂下垂之間45°,兩手同肩寬,掌心相對。
  4.兩臂側下舉:兩臂伸直經側至側下方舉起,位於兩臂側舉與兩臂下垂之間45°,掌心向下。
       另外還有斜方向的舉。指兩個中間方向的中間部位。例如:前上斜舉:指前上舉與側上舉之間45°部位。繞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移動範圍在180°以上,360°以下的弧形動作。丙臂上舉或下垂姿勢開始,可做向前、向後、向內、向外、向左、向右等方向繞的動作。兩臂側舉開始,可做向上、向下繞的動作。兩臂前舉姿勢開始,可做向上、向下繞的動作。繞環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移動範圍在360°或360°以上的圓形動作。頭、上體、上肢和下肢都可以做繞環動作。如:兩臂上舉或下垂姿勢開始,可做向前、向後、向內、向外、向左、向右等方向的繞環動作;兩臂側舉姿勢開始,可做向上、向下的繞環動作;兩臂前舉姿勢開始,可做向上、向下的繞環動作。蹲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兩膝併攏同時屈膝的一種姿勢。根據動作需要可做全蹲和半蹲姿勢。



  

  

  

體操術語
撐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兩手支撐在地面的姿勢。在徒手體操中常做如下幾種基本撐動作。
  1.俯撐:兩手和腳撐地,兩臂和身體伸直,胸部向地面的姿勢。
  2.仰撐:兩手和腳撐地,兩臂和身體伸直,背向地面的姿勢。
  3.側撐:一手和腳側撐地,另一臂靠體側,身體和支撐臂伸直,側向地面的姿勢。側撐時必須指明左(右)側。
  4.蹲撐:下蹲,兩膝靠攏,兩手撐地。
  5.跪撐:兩手、膝和小腿撐地,上體與地面平行,兩臂、大腿與支撐面垂直。要有不同姿勢時應加以說明。如左腿跪撐,右腿後舉等。弓步徒手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一腿向任何方向邁出一大步,同時膝關節彎曲成90°左右;另一腿伸直,全腳掌著地,上體與地面垂直。在自由體操成套動作中常出現。按動作的方向有側弓步、前弓步、後弓步等。
  
體操術語- 自由體操術語

體操術語 平衡木
劈腿自由體操動作中基本術語之一。指兩腿最大限度地分開,一腿與另一腿成一直線觸及支撐面。有前後劈腿(必須指明哪條腿在前),左右劈腿,還有半劈腿(一腿彎曲)。在平衡木上也可做劈腿。橋自由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兩手與腳支撐,身體背部向支撐面,最大限度地挺身成弓形的姿勢。有單腳支撐另一腿上舉的橋;單手支撐的橋;還有前膊橋和跪橋等等。所以除基本橋外其他姿勢的橋應加以說明。平衡作為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係指那些用腳、手和腳或身體其他部位支撐在地面上,保持的預定靜止姿勢。常採用的平衡動作有以下幾種:  1.俯平衡:通常也稱燕式平衡。指一腿站立,上體前傾至水平部位,另一腿後舉至極限,同時兩臂側舉。必須指明哪腿站立。如:右腿俯平衡。  2.側平衡:指一腿站立,上體側倒至水平部位,另一腿側舉,舉腿的同側臂同時上舉,另一臂在背後。必須指明哪腿站立。如:左腿側平衡。  3.仰平衡:指一腿站立,上體後倒至水平部位,另一腿前舉,同時兩臂側舉。必須指明哪腿站立。如:右腿仰平衡。  傾指身體與地面形成一定的傾斜角度。如:前傾。振指臂和軀幹做加速的彈性擺動。如:臂上舉後振;上體前屈上下振等等。做準備活動時大量採用。踢指單腿做用力加速擺的動作。做體操腿功時經常採用。如:前踢腿、側踢腿、後踢腿等。臥指身體躺在地面上的姿勢。有仰臥和俯臥。  1.仰臥:胸部向上,兩臂靠體側,身體伸直地躺在地面的姿勢。  2.俯臥:身體伸直,兩臂靠體側,胸部、腹部、腿著地的臥姿勢。波浪動作身體某部分領近的關節按順序做柔和屈伸的動作。在藝術體操、舞蹈、團體操中廣泛採用。如:臂波浪;身體前波浪;集體波浪等等。徒手體操動作方向根據人體的3個基本平面,即矢狀面(側面)、額狀面(正面)和水平面來確定動作方向。徒手體操動作方向有基本方向、中間方向和斜方向。基本方向有前、後、左、右、上、下等。正面所指的方向有
  

  






  

  

  



  



體操術語 吊環
前、後;側面所指的方向有左、右;水平面所指的方向有上、下。
  向前:開始做動作時胸部所對的方向。
  向後:開始做動作時背所對的方向。
  向左(右):開始做動作時左(右)側所對的方向。
  向上:開始做動作時頭所對的方向。
  向下:開始做動作時腳所對的方向。
  中間方向:指兩個基本方向之間的45°方向。如前上、前下、側上、側下。稱中間方向動作應先指明基本方向,再指明部位的名稱。
  斜方向:指兩個中間方向之間的45°方向。如後斜上、後斜下、前斜上、前斜下等。
四肢的方向在任何情況下,是以它們與上體的關係來確定,不是按四肢與地面關係來確定。如左腿立俯平衡時右腿後舉,左臂前舉,右臂上舉;兩腿開立體前屈,兩臂側舉;兩腿開立,體前屈,兩臂前舉。徒手體操動作方向是由動作開始的方向來確定,因此必須明確開始姿勢。轉體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繞身體縱軸轉動的動作。在器械上的轉體有繞一臂(另一臂鬆開器械)和繞兩臂的轉體(通常在吊環上);兩手依次松器械的轉體和兩手同時鬆器械的轉體等。可做轉體90°、180°、360°、720°……目前在體操動作中已有“直體後空翻轉體1080°。除了器械上的轉體外還可做徒手體操中的轉體。如單腳支撐或雙腳支撐的轉體以及跳起空中各種度數的轉體。

體操術語- 器械體操術語

雙槓單手支撐
懸垂 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手握器械時身體其他部分不接觸器械或接觸器械(地面)時肩軸低於器械軸的一種姿勢。大量的懸垂動作歸綢人成:單純懸垂和混合懸垂。單純懸垂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只用手或身體其他部位(如:腿)來做的懸垂。在器械上通常用的單純懸垂是兩臂伸直,正握器械,兩手同肩寬,兩腿併攏伸直,身體自然下垂。如:單槓懸垂等。所有不同於上述要求的必須加以說明。如:吊環倒懸垂;單槓直角懸垂:單槓屈臂懸垂等等。混合懸垂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除手握器械外,身體其他部位也接觸器械或地面的動作。如:單槓單掛膝懸垂;單槓仰臥懸垂等等。
  

  
支撐器械體操基本術語之一。指手、臂 ​​或身體其他部位撐器械(地面)時肩軸高於(或)平於器械軸的一種姿勢。支撐有單純支撐和混合支撐。單純支撐器械體操基本術語之一。是器械體操的基本姿勢。指只用手、臂 ​​或只用身體某部分支撐器械或地面的姿勢。如:雙槓支撐;單槓支撐;雙槓手倒立;吊環十字支撐等等。在器械上支撐時在一般情況下兩臂伸直,正握器械,兩腿併攏,身體伸直。如果不同於上述情況,都必須說明。如:吊環直角支撐、雙槓直角支撐。混合支撐器械體操基本術語之一。指用手與身體其他部分同時撐器械或地面的姿勢。如:單槓屈體立撐、雙槓肩倒立等等。由於接觸器械的支撐點多,比單純支撐容易得多。隨著競技體操的發展,在比賽中混合支撐的動作越來越少了。
  

  
擺動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在懸垂或支撐中以握點或肩關節為軸,身體前後或左右做的鐘擺式動 ​​作。擺動包括懸垂擺動、支撐擺動、挂臂撐擺動、前膊撐擺動、掛膝擺動等。各種擺動又包括前擺、後擺、左擺、右擺等。擺盪身體和器械(吊環)一同擺動的鐘擺式動 ​​作。有前盪、後盪、側盪等。曾在50年代初女子有擺盪吊環比賽,從1954年開始在國際比賽中取消此項比賽。
  
弧形器械體操基本術語之一。指在擺動動作中,主要依靠髖關節的屈伸使身體重心沿著拋物線軌跡運動的動作。如:支撐弧形擺、支撐弧形下等等。極點器械體操擺動動作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擺動到前、後、左、右的最高點。前後擺動中有兩個極點,即前擺極點和後擺極點;左右擺動中也有兩個極點,即左擺極點和右擺極點。倒下器械體操動作中由高部位落至低部位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肩部自上而下的弧形動作。即由支撐轉為懸垂或由較高的支撐轉為較低的支撐動作。從方向上有向前和向後倒下。如:吊環由直角支撐後倒成屈體懸垂;單槓由支撐後倒接屈伸上;雙槓由支撐後倒成挂臂撐等等。落下器械體操動作中由高部位落至低部位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肩部自上而下的垂直動作。即由支撐轉為懸垂或由較高的支撐部位轉為較低的支撐部位以及較高的懸垂轉為較低的懸垂。如:吊環由屈臂懸垂落成直臂懸垂;雙槓由手倒立慢落下成肩倒立等等。




  

  

單槓支撐
擺腿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腿向前、後,左、右的鐘擺式動 ​​作。擺腿包括揮擺、擺越、交叉等。揮擺  指單(雙)腿向左或向右擺並還原的動作。如:鞍馬左右揮擺等。擺越  指單腿或雙腿在器械上面或下面越過的動作。如:鞍馬右腿異側擺越成騎撐;單槓由懸垂兩腿槓下擺越成後懸垂等等。單腿擺越有同側和異側擺越之分。
  

  
交叉指兩腿在器械上同時做相反方向的擺越動作。有正交叉和反交叉等。虛擺競技體操比賽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擺到任何一個極點時,不做任何單獨動作。如:由手倒立下落前擺接後擺前空翻下,此時向前擺叫虛擺。揮擺器械體操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單腿向左或向右擺並還原的動作。如鞍馬的左右揮擺。擺越器械體操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單腿(雙腿)在器械上面或下面越過的動作。如鞍馬單腿異側擺越;單槓懸垂,兩腿擺越成後懸垂等。回環器械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身體繞器械軸或握點連線做的由支撐經懸垂再回到支撐的翻轉動作。從方向上有前、後、側等。從動作形式上可做團身、屈體、挺身、掛膝、騎撐等回環動作。如:吊環支撐前回環;單槓支撐後回環等等。
  

  

  


體操術語- 競技體操術語

體操術語 特卡切夫
轉肩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肩關節特殊的旋轉動作。在器械上可做向前或向後的轉肩動作。如吊環後轉肩、直體前轉肩等等。用體操棍也可做前、後轉肩。  振浪競技體操動作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利用身體急速屈伸(甩腿或踢腿)加速擺動和回環速度,常常被用在高難度動作的開始。進入70年代後出現大量騰越動作、高難度下法、脫手再握動作,這些動作本身需要快速回環來連接,為此振浪技術很快普及到各國運動員之中,成為現代體操中的先進技術。振浪有向前振浪和向後振浪。騰越競技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整個身體騰起後從器械上越過的動作。如:單槓分腿騰越、直體騰越等等。隨著體操技術的飛速發展,騰越動作越來越多地出現,通常,它的難度是比較高的。騰越再握的動作在我國體操界也稱為“飛行”動作。繃槓女子競技體操項目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在支撐回環中,利用身體的急速屈伸並藉助槓面的反彈力,使身體騰起的動作。如:繃槓下,繃槓轉體180°再握接屈伸上等等。繃槓動作集中在女子高低杠項目上。腹彈女子高低杠項目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高低杠懸垂前擺腹貼低杠呈屈體後,利用身體的急速屈伸,並藉助槓面的反彈力做快速後擺的動作。可連接空翻或騰越等動作。飛行動作競技體操形象化語言的常用的術語之一。通常指在單槓和高低杠上,空翻或騰越後再握的動作。如“京格爾”、“特卡切夫”等等。該術語是進入70年代末期,大量出現空翻和騰越動作之後有明顯騰空的脫手再握動作的總稱。體操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優秀體操運動員中,已有不少運動員出色地完成飛行接飛行的高難度動作,甚至個別運動員已完成單臂飛行接單臂飛行動作。全旋競技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單腿或雙腿做一周或一周以上的繞旋式動作。如鞍馬單腿或雙腿全旋。確定鞍馬動作方向是從開始運動的方向而定的。開始運動方向是左(右)叫向左全旋(向右全旋)。如:鞍馬由支撐(側撐)開始向左方向(順時針方向)的全旋,吊由支撐(側撐)向左全旋;由後撐開始向右方向(順時針方向)的全旋,叫由後撐向右全旋。單腿全旋可分為同側和異側全旋。




  

  

  





體操術語 騰越動作
旋競技體操形象化語言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空翻兩週或兩週以上同時轉體360°以上的動作。它是高難度動作之一。旋是1972年第20屆奧運會體操比賽中,日本運動員*原在單槓上首次做了團身後空翻轉體180°接團身前空翻轉體180°下,獲得了單槓世界冠軍。由於這個動作像人在月亮上失去重力而產生的翻轉樣子,所以國際上曾把它稱為“月亮空翻”;又因為*原第1次做成功的,所以又稱它為“*原空翻”。據*原介紹,他是在看到有人在繃床上表演了這個動作後受到啟發而移植到單槓下法中來的。我國第一個完成旋動作的,是河北體操運動員劉萬發,於1974年11月在廣州舉行的全國體操比賽中首次 ​​成功地完成的。
旋動作發展到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動作。根據轉體度數分為360°旋、720°旋等;根據身體姿勢可分為團身旋、屈體旋和直體旋等;又根據轉體時間分為早旋和晚旋,根據空翻方向又可分為前旋和後旋等。
  360°旋:指轉體360°的旋。如: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
  720°旋:指轉體720°旋。如:空翻兩周同時轉體720°。無論360°旋還是720°旋都可做成不同姿勢(團身、屈體和直體)的旋;也可做成早旋和晚旋;也可以做成前旋或後旋。
  團身旋:指用團身姿勢來完成的旋。如團身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或720°的旋。
  屈體旋:指用屈體姿勢來完成的旋。如:屈體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或720°的旋。
  直體旋:指用直體姿勢來完成的旋。如:直體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或720°的旋。
  早旋:指第一周空翻時同時轉體的旋。如:單槓後空翻同時轉體360°接團身後空翻下。
  晚旋:指第二週空翻時同時轉體的旋。如:單槓團身後空翻接團身後空翻同時轉體360°下(團身360°晚旋)。
  前旋:指以前空翻來完成的旋。如:團身前空翻兩同時轉體360°或720°。
  後旋:指以後空翻來完成的旋。如:團身後空翻兩周同時轉體360°或720°。無論是早旋、晚旋、前旋和後旋都可用身體不同的姿勢(團身、屈體和直體)和不同的轉體度數(360°、720°)來完成。
  半旋:指空翻兩周同時轉體180°的動作。滾翻競技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身體的某些部位依次支撐地面或器械,並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從方向上有向前、向後、向側滾翻。從動作形式上有團身、屈體和直體滾翻。如:技巧團身後滾翻、屈體後滾翻;雙槓挺


體操術語 空翻
身後滾翻等等。滾翻是技巧運動的最基本動作之一,自我保護時往往採用滾翻動作。手翻競技體操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用手或頭、手支撐地面或器械經頭部翻轉的動作。從方向上有向前、向後、向側的手翻。如:技巧後手翻;跳馬前手翻等等。手翻是技巧運動的基本動作,經常被用於連接動作上。如:側手翻內轉體90°接後手翻又接直體後空翻或空翻兩周等等。空翻競技體操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在空中,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從方向上有向前、向後、向側空翻。動作形式上有團身、屈體和直體空翻。一般圍繞橫軸或前後軸翻轉。如團身前空翻、直體後空翻、屈體側空翻等等。進入70年代後競技體操技術迅速發展,已出現了直體空翻兩周和團身空翻3周等。空翻動作是男女自由體操、支撐跳躍、平衡木中核心動作。一套自選動作的質量高低往往由空翻的質量高低來衡量。倒立競技體操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體操最基本動作之一。指在支撐中,頭向下,腳向上的一種垂直姿勢。如:手倒立、肩倒立、頭手倒立等等。中國古代廣泛流傳於民間的技巧運動和雜技裡早已有手倒立動作。如:出土的西漢樂舞雜技陶俑中就有手倒立、後手翻、空翻等動作。現在有些國家採用“倒立訓練法”來增強體質。
  

  


體操術語- 鞍馬技術術語

體操術語跳馬後手翻
進鞍馬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身體從馬端開始以單臂為軸轉體移位到環上或環中的動作。如:直角進至環上後撐等。出鞍馬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從環上或環中以單臂為軸轉體移位到馬端的動作。如:身體由環上直角出至環外後撐等。平移鞍馬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移位時身體的橫軸與鞍馬器械軸平行的動作。如:環上全旋平移至環外後撐。縱向移位鞍馬動作的基本術語之一。指移位時,身體的橫軸與器械垂直的動作。有縱向前移和縱向後移。縱向移位是較難度的動作。縱向前(後)移有兩位、三位、四位動作。即從馬端移到環上,又移到環中,再移到前環,最後移到馬另端。縱向前移四位是匈牙利運動員馬喬爾首先在國際大賽上完成的,後來國際體聯以他名字命名為馬喬爾全旋移位。


  

  
記寫方法

吊環十字支撐
完整記寫法常採用的體操術語基本記寫法。根據術語記寫的要求,詳細、準確地說明每個具體動作。一般用於編寫體操比賽規定動作、測驗動作、等級運動員大綱等等。如:現行的男子3級單槓規定動作(前3個動作):懸垂起擺,前擺向左(右)轉體180°成正反握懸垂前擺——右(左)腿騎上——右(左)手換反握,騎撐前回環。這種記寫法的特點在於具體明確地規定轉體的方向;握法;騎槓的腿等等。執行時不得違背具體規定。縮寫法體操術語簡便記寫法。只說明開始姿勢和動作名稱術語。一般用於編寫體操教學大綱、體操教材、寫體操教案等等。如:前擺上;後擺上;由各種開始姿勢做騎上等等。圖解法體操術語記寫法之一,是用連續圖說明動作。它的特點是直觀,運用方便。一般用於編寫教案。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把完整記寫法與圖解法並用。如:體操教材、體操等級大綱和廣播體操圖解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綜合討論區

GMT+8, 2023-3-24 21:06 , Processed in 0.056641 second(s), 1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